好久没有学习了,作为一个辣鸡程序员,写着自己都看不懂的辣鸡程序。还是要学习才行啊,做一个资料的搬运工。
1.字符设备驱动开发流程
其实这个东西我完全没弄懂,只能说照猫画虎地能够把程序跑起来,实际在linux内核里面做了些什么事,我也完全不知道。做一个在框架上耕耘的小蜜蜂。
具体细节对于我这种初学者也就不去深究了,记录一下一个基本的字符设备的驱动的开发流程。然后在这个流程上慢慢补充添加东西就好了,一个基本的字符设备的开发流程如下图所示。
首先需要为这个驱动设备分配一个设备号,分配好设备号之后将该驱动设备和要执行的操作file_operation联系起来,然后将该设备添加到设备管理的哈希表当中,到这里就完成了设备的初始化操作。
初始化完成之后,在使用这个驱动的时候就可以调用open, read/write, close等函数来对设备进行基本的操作,这些操作也就时通过file_operation结构体当中指定的函数来决定的。
当要卸载驱动的时候,需要取消驱动设备的注册并将驱动设备删除。
这样就是整个字符设备驱动开发的一个流程了。
所以学习字符设备的驱动,其实也就是学习如何基于这个框架来设计代码。
2.字符设备开发流程中重要的函数与结构体
2.1 分配设备号
在进行字符设备的驱动初始化的时候,最先需要做的就是为字符设备分配一个设备号,在这一步可以采取动态分配或者静态分配的方式,一般采取动态分配会简单一点。1
2
3
4
5
6
7
8/*
* @param – dev : 分配得到的主设备号
* @param - baseminor : 次设备号起始值
* @param - count : 次设备号的数量
* @param - name : 设备的名称
* @return : 0 成功;其他 失败
*/
int alloc_chrdev_region(dev_t *dev, unsigned baseminor, unsigned count, const char *name)
动态分配需要提供次设备号的数量和起始值,因为一个主设备下可以有多个次设备这些设备公用驱动。动态分配时还需要传入设备的名称,这样在生成的字符设备驱动当中就能够看到自己想要的名字了。还需要注意,该函数会返回分配得到的主设备号,这个主设备号在字符设备的初始化当中会多次使用到。
在内核中,dev_t用来表示设备编号,dev_t是一个32位的数,其中,高12位表示主设备号,低20位表示次设备号。1
2
3
4
5
6
2.2 字符设备初始化
1 | /* |
在字符设备初始化的时候,需要指定一个文件操作结构体,这个文件操作结构体十分重要,它是后续操作这个字符设备的基础。在这里初始化的时候进行关联,在后续就能够通过驱动设备访问到该结构体当中的函数。
1 | struct file_operations { |
2.3 添加设备到哈希表当中
1 | /* |
2.4 字符设备的操作
完成字符设备的初始化之后,就可以进行字符设备的操作了,这里就需要对前面的file_operations结构体进行天空了,需要使用那个功能就去实现对应的函数,然后将函数地址填进去就好了。
删除和卸载字符设备
当不需要使用字符设备的时,需要将驱动进行卸载和函数,这都比较好理解,卸载不需要的设备能够释放哈希表的空间。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/*
* @param – major : 指定释放的主设备号
* @param - name : 卸载设备的名称
* @return : NONE
*/
static inline void unregister_chrdev(unsigned int major, const char *name)
{
__unregister_chrdev(major, 0, 256, name);
}
/*
* @param – p : 要删除的字符设备结构体指针
* @return : NONE
*/
void cdev_del(struct cdev *p)
了解了上面的基本操作之后,剩下的就是填空的操作了。
一个简单的字符设备的驱动如下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65
66
67
68
69
70
71
72
73
74
75
76
77
78
79
80
81
82
83
84
85
86
87
88
89
90
91
92
93
94
95
96
97
98
99
100
101
102
103
104
105
106
107
108
109
110
111
112
113
114
115
116
117
118
119
120
121
122
123
124
125
/* 定义字符设备的设备号 */
static dev_t dev_no;
/* 定义字符设备结构体 */
static struct cdev char_dev;
/* 定义一个简单的数据缓冲区 */
static char data_buf[BUF_SIZE];
/* 声明file opreation所需要使用到的函数 */
static int chr_dev_open(struct inode *inode, struct file *filp);
static int chr_dev_release(struct inode *inode, struct file *filp);
static ssize_t chr_dev_write(struct file *filp, const char __user * buf, size_t count, loff_t *ppos);
static ssize_t chr_dev_read(struct file *filp, char __user * buf, size_t count, loff_t *ppos);
/* 声明file operations结构体 */
static struct file_operations chr_dev_fops =
{
.owner = THIS_MODULE,
.open = chr_dev_open,
.release = chr_dev_release,
.write = chr_dev_write,
.read = chr_dev_read,
};
/* 字符设备打开 */
static int chr_dev_open(struct inode *inode, struct file *filp)
{
printk(KERN_EMERG "\nopen\n");
return 0;
}
/* 字符设备释放 */
static int chr_dev_release(struct inode *inode, struct file *filp)
{
printk(KERN_EMERG "\nrelease\n");
return 0;
}
/* 向内核空间中写入数据 */
static ssize_t chr_dev_write(struct file *filp, const char __user * buf, size_t count, loff_t *ppos)
{
unsigned long p = *ppos;
int ret;
int tmp = count ;
if(p > BUF_SIZE)
return 0;
if(tmp > BUF_SIZE - p)
tmp = BUF_SIZE - p;
ret = copy_from_user(data_buf, buf, tmp);
*ppos += tmp;
return tmp;
}
/* 从内核空间中读出数据 */
static ssize_t chr_dev_read(struct file *filp, char __user * buf, size_t count, loff_t *ppos)
{
unsigned long p = *ppos;
int ret;
int tmp = count ;
static int i = 0;
i++;
if(p >= BUF_SIZE)
return 0;
if(tmp > BUF_SIZE - p)
tmp = BUF_SIZE - p;
ret = copy_to_user(buf, data_buf+p, tmp);
*ppos +=tmp;
return tmp;
}
/* 字符设备初始化函数 */
static int __init chr_dev_init(void)
{
int ret = 0;
printk(KERN_EMERG "chrdev init!!!\n");
/* 采用动态分配的方式获取设备号 */
ret = alloc_chrdev_region(&dev_no, 0, DEVICE_NUM, DEVICE_NAME);
if(ret < 0){
printk(KERN_EMERG "fail to alloc devno\n");
goto alloc_err;
}
/* 关联字符设备结构体与文件操作结构体 */
cdev_init(&char_dev, &chr_dev_fops);
/* 添加字符设备到哈希表当中 */
ret = cdev_add(&char_dev, dev_no, DEVICE_NUM);
if(ret <0)
{
printk(KERN_EMERG "failed to add char device\r\n");
goto add_err;
}
return 0;
add_err:
/* 如果添加字符设备失败,需要注销设备号 */
unregister_chrdev_region(dev_no, DEVICE_NUM);
alloc_err:
return ret;
}
module_init(chr_dev_init);
static void __exit chr_dev_exit(void)
{
printk(KERN_EMERG " char device exit\r\n");
/* 注销字符设备 */
unregister_chrdev_region(dev_no, DEVICE_NUM);
cdev_del(&char_dev);
}
module_exit(chr_dev_exit);
MODULE_LICENSE("GPL2");
MODULE_AUTHOR("wcc");
MODULE_DESCRIPTION("char device module");
MODULE_ALIAS("test_module");
3.字符设备的测试
为了测试上面的这个简单的字符设备的驱动,需要有一个简简单单的测试程序来验证一下功能。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char *wbuf = "Hello World\n";
char rbuf[128];
int main(void)
{
printf("CharDevice test\n");
/* 打开文件 */
int fd = open("/dev/chrdev", O_RDWR);
/* 写入数据 */
write(fd, wbuf, strlen(wbuf));
/* 写入完毕,关闭文件 */
close(fd);
/* 打开文件 */
fd = open("/dev/chrdev", O_RDWR);
/* 读取文件内容 */
read(fd, rbuf, 128);
/* 打印读取的内容 */
printf("The content : %s", rbuf);
/* 读取完毕,关闭文件 */
close(fd);
return 0;
}
接下来就可以来编译这个内核模块了。
Makefile的内容如下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KERNEL_DIR=/home/wcc/Desktop/zynq_linux/linux-xlnx
ARCH=arm
CROSS_COMPILE=arm-linux-gnueabihf-
export ARCH CROSS_COMPILE
obj-m := chrdev.o
TEST = chrdev_test
all:
$(MAKE) -C $(KERNEL_DIR) M=$(CURDIR) modules
$(CROSS_COMPILE)gcc -o $(TEST) main.c
.PHONE:clean copy
clean:
$(MAKE) -C $(KERNEL_DIR) M=$(CURDIR) clean
rm $(TEST)
copy:
sudo cp *.ko /home/wcc/Desktop/nfs
sudo cp $(TEST) /home/wcc/Desktop/nfs
需要将内核模块和测试程序都编译出来。然后就可以把编译出来的.ko文件和测试程序拷贝到开发板上了。
字符设备驱动测试
在开发板上导入驱动.ko文件,然后查看当前系统中存在的设备,可以看到当前在主设备号为245的地方分配了一个ZYNQCharDevice的设备,这说明驱动设备初始化成功。
然后我们就可以使用mknod在/dev目录下新创建一个字符设备了。1
mknod /dev/chrdev c 245 0
再之后就可以调用测试程序来简单的验证一下字符设备的功能了。
可以看到在测试程序中两次打开和关闭了字符设备,并且打印出了写入的简单的字符串。
然后就可以卸载驱动和删除设备了。1
2rmmod chrdev
rm -f /dev/chrdev