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最近开始整理和无人机相关的东西,在网上找了一圈,发现了两个比较好的开源项目,这两个开源项目都能够实现的DJI OcuSync 2.0 Droneid协议的解调。
DroneSecurity
dji_droneid
在参考了上述两个仓库之后,给了我很多启发,通过阅读上面的代码,也让我对DJI的Droneid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。
DroneID 数据帧
在DroneSecurity这个项目当中,作者详细地介绍了DJI无人机的DroneID的数据帧结构。
ndss2023_f217_paper
国内也有人对这篇论文进行了翻译,译文链接如下:
文档翻译
该信号的结构如下所示:
OcuSync和DroneID规范并非公开的。根据作者的分析,这些协议使用了与LTE类似的调制技术和参数。他们逐步逆向工程了所有后续的参数。一个数据包包含九个符号,其中包括两个Zadoff-Chu(ZC)同步符号(第4和第6个符号。其他符号是具有601个子载波(600个数据和1个直流)和15 kHz子载波间隔的OFDM数据符号。为了在下一步中应用快速傅里叶变换(FFT),载波被填充到下一个2的幂次方;这总共产生了1024个子载波,总带宽为15.36 MHz(包括保护带)。他们的记录显示,这些数据包每640毫秒重复广播一次。我们注意到一些无人机(Mavic 2和旧版OcuSync无人机)不发送第一个符号(第1个符号),这导致帧持续时间缩短为576微秒。其他参数保持不变。
有了上面的这些信息,即使我们没有无人机,在验证算法的时候,也可以根据这些结构生成自己的帧。
Droneid 仿真
根据上面介绍的一个droneid数据帧,包含9个OFDM符号,关于OFDM,前面也通过学习有了了解。这为我们学习DroneID的解调提供了便利。
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参数:
采样率为30.72M,占用的子载波是601个。子载波之间的频率是15KHz,根据采样率我们可以算在进行IFFT、FFT变换的时候需要的点数。
由于不同的符号所需要的循环前缀的长度是不一样的,因此我们需要给对应的符号不同的循环前缀。
在Droneid当中,很重要的一个OFDM符号就是第4个OFDM符号,该符号包含了一个ZC序列,使用这个符号,能够帮助我们定位这一个数据帧,尤其是在茫茫多的数据当中,通过使用这个数据帧在时域上和本地生成的ZC序列进行相关,能够快速定位数据帧。并且在之后的信道估计也可以使用这个序列。
1 | NCARRIERS = 601 |
ZC序列
ZC序列的原理
在4G LTE系统中,PSS、SSS、cellRS、DMRS、SRS、PRACH、PUCCH等物理层信号,基本上都涉及到了ZC(Zadoff –Chu)序列信号。
在5G NR系统中,除了采用M序列来生成抵抗大频偏场景的PSS和SSS信号,其它信号也同样涉及到了Zadoff –Chu序列。
Zadoff –Chu序列,顾名思义,就是Zadoff 和Chu共同发现的序列。
ZC序列并不是一个二进制序列,而是一个欧拉复数序列。
也就是说,ZC序列并不是横坐标或纵坐标上一个个点的序列,也不是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一个个点的序列,而是复平面坐标上的单位圆上的一个个点组成的序列。
每个点对应一对(I, Q)的幅度值。
ZC序列的计算公式如下
其中q是zc序列的根,不同的q值生成的ZC序列不同,在Droneid当中,使用ZC序列的根为600和147,其中最重要的是根值为600的这个序列。
用python实现ZC序列生成的公式如下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def zcsequence_t(u: int, seq_length: int, q: int=0) -> np.array:
"""
Generate a Zadoff-Chu (ZC) sequence.
Parameters
----------
u : int
Root index of the the ZC sequence: u>0.
seq_length : int
Length of the sequence to be generated. Usually a prime number:
u<seq_length, greatest-common-denominator(u,seq_length)=1.
q : int
Cyclic shift of the sequence (default 0).
Returns
-------
zcseq : 1D ndarray of complex floats
ZC sequence generated.
"""
zcseq = np.exp(-1j * np.pi * u * np.arange(seq_length) * (np.arange(seq_length)+1) / seq_length)
return zcseq
ZC序列的性质
在前面介绍了简单的介绍了一下ZC序列,ZC序列具有一些比较好的特性
恒包络
任意长度的ZC序列的信号的幅值是恒定的,这也意味着功率恒定,这个好处就是射频器件不用忽大忽小的改变能量。理想周期自相关 与 良好的互相关
ZC序列循环移位N后,原序列只与移位后的序列得良好的相关峰值,其它位置的序列相关峰值为0。除此之外,两个根如果是互质的,生成的序列相关峰值几乎为零。傅立叶变换后仍是ZC序列
这个性质,简直就是为OFDM系统量身打造,也省去多少运算量。既可以在时域相关,也可以在频域相关。对于信道估计,ZC序列幅值恒定,其图形可看作一个单位圆。
下面我们就生成一个实际的ZC序列来介绍一下ZC系列的这些特点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def test_create_correlat_taps(sample_rate, root, ofdm):
zcseq = zcsequence_t(root, NCARRIERS) # create a zc sequence
zcseq[NCARRIERS//2] = 0 # this is DC
zc_seqs, zc_taps = ofdm_modulation(ofdm, zcseq)
return zc_seqs, zc_taps, zcseq
_, test_zc_taps, test_zcseq = test_create_correlat_taps(sample_rate, 600, ofdm_zc_short_cp)
plt.figure()
plt.plot(test_zcseq.real, test_zcseq.imag, 'bo')
plt.figure()
plt.subplot(211)
plt.plot(test_zc_taps.real)
plt.subplot(212)
plt.plot(test_zc_taps.imag)
test_data = np.hstack([test_zc_taps[200:], test_zc_taps[:200]])
test_cfo = np.zeros(len(test_data))
def test_cross_correlation_to_find_peak(signal):
temp_signal = signal
for i in range(len(signal)):
temp_sig = temp_signal[:len(test_zc_taps)]
test_cfo[i] = np.abs(np.sum(test_zc_taps * temp_sig.conj()))
# cross_acf_147[i] = np.abs(np.sum(zc_taps_147 * temp_sig.conj()))
temp_signal = np.roll(temp_signal, -1)
test_cross_correlation_to_find_peak(test_data)
plt.figure()
plt.plot(test_cfo)
首先是该序列在频域当中的形式。可以看到在频域当中是zc序列是一个单位圆。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心位置有一个点,这是由于我们在实际使用ZC序列的时候,中心子载波为DC。
下面是时域当中的信号波形的实部和虚部:
下面是该信号互相关出来的结果:
生成OFDM帧
OFDM这部分在这里就不多说了,在前面已经介绍过OFDM如何来处理了,下面是实际生成的一个可以进行仿真的OFDM在时域当中的序列,并且添加了频偏和噪声。
从这个帧当中,我们还是能够很容易地找到ZC600这个序列。
OFDM解调
使用ZC序列进行相关峰检测
在一帧数据当中,首先需要进行对检测当前的数据当中是否存在droneid的帧,这可以通使用ZC序列来进行检测,前面介绍过ZC序列具有良好的自相关性。在本地我们生成一个ZC600的序列,对这个序列和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,检测到一个明显的峰值,就说明当前采集到的数据当中存在droneid帧。
在实际的采集当中,这一步可以在FPGA当中完成,在上位机完成这个相关是比较耗时间的,尤其是在python当中,在前面也介绍了如何在FPGA当中实现实时互相关操作。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cross_acf_600 = np.zeros(len(rx_data), dtype=complex)
threshold =0.2
def peak_detect(signal, amp_threshold):
max_value = np.amax(signal)
max_index = np.argmax(signal)
if max_value > amp_threshold :
return max_index
else :
print("no peak detect")
return None
def cross_correlation_to_find_peak(signal, threshold):
temp_signal = signal
for i in range(len(signal)):
temp_sig = temp_signal[:len(zc_taps_600)]
cross_acf_600[i] = np.abs(np.sum(zc_taps_600 * temp_sig.conj()))
# cross_acf_147[i] = np.abs(np.sum(zc_taps_147 * temp_sig.conj()))
temp_signal = np.roll(temp_signal, -1)
# plt.figure()
# plt.plot(cross_acf_600)
zc600_coarse_idx = peak_detect(cross_acf_600, threshold)
return zc600_coarse_idx
zc600_coarse_idx = cross_correlation_to_find_peak(rx_data, threshold)
在这一步当中,只是为了来大致地定位一下这个ZC序列的位置,为接下来的整数倍频偏做准备。
整数倍频偏校正
在进行整数倍频偏校正的时候,我们使用的是ZC序列来进行校准,这样,前面在进行ZC序列的粗定位的时候,给我们提供了一个ZC序列的起始值,这个起始位置可能不太精确,但是足够包含大部分ZC序列的时域当中的点。
有前面ZC序列的性质可以知道,ZC序列具有恒包络,在频域上的点都在一个单位圆上面。而在中心载波,也就是0频的位置,我们给这个位置的载波的值为0,这样,中心载波的值相较于其他子载波的值就最下,如下图所示:
整数倍频偏校准的方法就是
- 粗略地获取到了一个ZC序列
- 将这个ZC序列转换到频域
- 比较当前频域中,中心部分的几个子载波的大小,找到最小的子载波所在的索引
- 比较最小的子载波所在的索引与标准的ZC序列的频域的DC位置索引,计算出的差值d, 整数被频偏为d*15KHz
1 | def cfo_estimation_freq_domain(signal): |
时间同步与小数倍频偏校正
Schmidl & Cox算法当中,介绍了一种特殊的序列来进行序列的检测和频偏的校正,在当前的OFDM系统当中,虽然不具备Schmidl & Cox算法当中特定的数据帧,但是由于OFDM当中的CP的存在,使得我们依旧可以通过这种类似的方法来进行频偏的校正。
在我们的ofdm帧当中存在CP,我们可以通过对间隔 len_ofdm - len_cp 个点的len_cp个长度的时域点进行互相关操作,这样当CP与OFDM尾部对齐的时候,就能够检测到一个相关峰,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来实现信号的精确的时间同步。
在我们的实现算法当中,我们不只计算一个OFDM的循环前缀的相关,我们一共计算9个OFDM符号的循环前缀相关,并求取这9个相关值的平均值,这样能够进一步优化我们的时间同步。最终我们提取出计算出来的最大的相关峰的索引值,这个索引值,就是实际一个OFDM符号开始的地方比较准确的估计。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def find_sto_cp(signal):
full_burst_len = np.sum(cyclic_prefix_length_schedule) + (fft_bins * num_ofdm_symbols);
num_tests = len(signal) - full_burst_len
scores_cp_sto = np.zeros(num_tests, dtype=complex)
for i in range(num_tests):
offset = i
scores = np.zeros( num_ofdm_symbols, dtype=complex)
for cp_idx in range(num_ofdm_symbols):
cp_len = cyclic_prefix_length_schedule[cp_idx]
window = signal[offset:offset+fft_bins+cp_len]
left = window[:cp_len]
right = window[-cp_len:]
scores[cp_idx] = np.abs(np.sum(left*right.conj()))
offset = offset + cp_len + fft_bins
scores_cp_sto[i] = np.sum(scores[1:]) / (len(scores) - 1)
start_offset = np.argmax(scores_cp_sto)
return start_offset
true_start_index = find_sto_cp(data_with_integer_offset)
上面完成了比较准确地时间同步,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信息,来提取出ZC序列的循环前缀和ZC序列OFDM符号的尾部,从而来计算出小数被频偏。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burst = data_with_integer_offset[true_start_index:]
zc_start = long_cp_len + (fft_bins * 3) + (short_cp_len * 3)
# Extract out the full OFDM symbol (cyclic prefix included)
cfo_est_symbol = burst[zc_start - short_cp_len:zc_start + fft_bins]
# Get the cyclic prefix, and then the copy of the cyclic prefix that exists at the end of the OFDM symbol
cyclic_prefix = cfo_est_symbol[:short_cp_len]
symbol_tail = cfo_est_symbol[ - short_cp_len:]
# Calculate the frequency offset by taking the dot product of the two copies of the cyclic prefix and dividing out
# the number of samples in between each cyclic prefix sample (the FFT size)
offset_radians = np.angle(np.sum(cyclic_prefix*symbol_tail.conj())) / fft_bins
offset_hz = -offset_radians * sample_rate / (2 * np.pi)
burst_with_cp_cfo = cfo_correct(burst, offset_hz)
在执行完这一步之后,时域当中基本就处理完了,我们可以再一次利用找相关峰的操作,完成对频偏校正和时间同步之后的信号的相关峰检测,这能给我们一个更加精确的位置,这对之后进行ofdm符号的获取十分有帮助。
OFDM符号获取
在前面完成了频偏的校正,并且获取了ofdm_frame比较准确的起始值之后,我们就可以去掉ofdm当中的所有CP,以获取每个符号了。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symbol = np.zeros((9,fft_bins), dtype=complex)
symbol_f = np.zeros((9,fft_bins), dtype=complex)
def extract_symbols(signal, frame_start_idx, frame_end_idx ):
symbol[0] = signal[frame_start_idx+long_cp_len: frame_start_idx +long_cp_len+fft_bins]
symbol[8] = signal[frame_end_idx-fft_bins:frame_end_idx]
for i in range(1, 8):
symbol[i] = signal[frame_start_idx+long_cp_len+short_cp_len*i + fft_bins*i: frame_start_idx + long_cp_len + short_cp_len*i + fft_bins*(i+1)]
return symbol
symbol = extract_symbols(burst_with_cp_cfo, frame_start_idx, frame_end_idx)
def symbol_dft(symbols):
for i in range(9):
symbol_f[i] = np.fft.fftshift(np.fft.fft(symbols[i]))
return symbol_f
symbol_f = symbol_dft(symbol)
plt.figure()
plt.subplot(211)
plt.plot(symbol_f[3].real, symbol_f[3].imag, 'bo', label ="zcseq symbol")
plt.legend()
plt.subplot(212)
plt.plot(symbol_f[1].real, symbol_f[1].imag, 'ro', label ="normal data symbol")
plt.legend()
上面的代码当中,并没有删除DC和pad子载波,因此我们获取到的星座图会在中间位置有许多点。
在上面也可以看到,ZC序列在频域当中还是一个近似的单位圆,而其他数据符号,具有一定的偏移。
接下来就需要进行信道的估计了和均衡了。
信道估计与均衡
在前面我们已经获取了接收到的ZC序列在疲于当中的所有数据,由于ZC序列我们是已知的,通过比较接收到的ZC序列的值与已知的准确的ZC序列的值,我们就能够完成信道的估计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信道估计的时候,我们只是估计数据子载波对应的那些信道。对于pad和DC需要移除。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def delete_unused_carriers(signal, ofdm):
off = int(np.ceil((ofdm.k-ofdm.kon)/2)) # calculate the data sub-carrier start position
data = signal[off:off+ofdm.kon]
xk = np.delete(data, NCARRIERS//2)
return xk
zcseq_600 = zcsequence_t(600, NCARRIERS) # create a zc sequence
zcseq_600[NCARRIERS//2] = 0 # this is DC
zc_correct_600 = np.delete(zcseq_600, NCARRIERS//2)
zcseq_147 = zcsequence_t(147, NCARRIERS) # create a zc sequence
zcseq_147[NCARRIERS//2] = 0 # this is DC
zc_correct_147 = np.delete(zcseq_147, NCARRIERS//2)
rx_zc_seq600 = delete_unused_carriers(symbol_f[3], ofdm_zc_short_cp)
rx_zc_seq147 = delete_unused_carriers(symbol_f[5], ofdm_zc_short_cp)
h_csi_600 = rx_zc_seq600 / zc_correct_600
h_csi_147 = rx_zc_seq147 / zc_correct_147
plt.figure()
plt.plot(h_csi_600, '-o')
有了信道的响应之后,我们就可以对其他符号进行均衡了。1
2
3
4
5
6
7
8
9
10
11symbol_f1 = delete_unused_carriers(symbol_f[1], ofdm_zc_short_cp)
symbol_f2 = delete_unused_carriers(symbol_f[2], ofdm_zc_short_cp)
symbol_f2_eq = (symbol_f2 / h_csi_600)
symbol_f1_eq = (symbol_f1 / h_csi_600)
plt.figure()
plt.subplot(211)
plt.plot(symbol_f2.real, symbol_f2.imag, 'bo', label="un eq")
plt.legend()
plt.subplot(212)
plt.plot(symbol_f2_eq.real, symbol_f2_eq.imag, 'bo', label="eq")
plt.legend()
到这里在物理层上的所有这一系列操作都完成了,接下来就可以对星座图进行解隐射,并且进行后续的解码了。